【课程故事】探秘磁铁 | 培德幼儿园中班“奇妙世界”主题活动2023/3/16 15:42:53 | 来源: | 发布者:admin | 查看:234次
《探秘磁铁》的科学活动,导入环节我通过小魔术“隔空取物”引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。Jasper小朋友发现“破绽”后,兴奋地举着手说:“什么魔术,我看到你手上有一个磁铁,你是用磁铁吸住物品取出来的。”“哦,我原来不会什么魔术,会魔术的是磁铁呀!”“你们见过磁铁么?磁铁长什么样子呢?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呢?”
KK:“我见过磁铁,磁铁有不同的形状,有长条形、圆形、U形。”
Rock:“磁铁可以吸住铁质物品。”
Cherry:“我们家量身高的小工具就具有磁铁,还有冰箱贴也是磁铁做的。”
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就像一颗种子在心中开始萌芽。
#01
猜想:磁铁的“朋友”
孩子们大胆展开猜想,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呢?教师出示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。
Lucas:“觉得回形针和夹子可以被吸住。”
Wendy:“我猜硬币和勺子可以被吸住。”
Linna:“我猜想、丝带、树叶不能被磁铁吸起来,因为他们不是铁做的。”
孩子们用最简单的符号“√”和“×”记录了自己的猜想结果。
#02
验证:寻“铁”记
怎么能够知道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?
Rock:“用磁铁试一试就知道啦!”
孩子们在高瞻游戏的时间拿着磁铁在教室里开展了寻“铁”之旅。
Eden:“磁力片也是磁铁的好朋友,钱瑞岩你快来和我试一试吧!”
Cherry:“电视机的下面也能被磁铁吸住,就是它太沉了吸不起来,但是磁铁可以立在上面,你们看。”
#03
发现:磁化现象大揭秘
01
磁铁的特性一:有趣的两极
孩子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,发现有趣的现象:当同一种颜色的磁铁靠在一起时,磁铁会“跑”,不同颜色的磁铁靠在一起时,磁铁会吸在一起。
Eden:“有的磁铁在一起会相互躲避,是没法成为好朋友的。”
Cherry:“我也发现了,磁铁好像有了弹力一样,相互弹开。”
Eden:“有的磁铁在一起会相互吸引,紧紧地靠在一起。”
Cherry:“我知道了,那是因为磁铁有两极,S是南极、N是北极,颜色不一样的才会吸在一起,你看像这样……”
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,孩子们会简单的符号记录了实验的结果,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对磁铁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
由此,孩子们在实验中得出结论:磁铁有两种不同的颜色,蓝色为南极,红色为北极,两个磁铁之间具有“同极相斥,异极相吸”。
02
磁铁的特性二:磁铁的传递性
区域游戏时间,Elon又有了新的发现,他开心地喊我“老师你看,回形针可以一个一个地连起来,中间没有用到磁铁也可以,你快来试一试吧!”
“确实是可以的,你知道为什么?”我吃惊地问,“嗯~~我也不是很清楚,但是我想是因为它们靠近磁铁,所以也会有磁力。”“我好像只能连续吸住三个,第四个就吸不住了,你能吸住几个呀?”听到我的提问,他饶有兴致地摆出9个回形针,“我今天就要挑战它们”他信心满满地回答,我也特别期待,认真地看着他的操作。“好像不行,我也只能吸住三个,是不是到第三个磁力就消失了呀?”“你觉得呢?”我反问到。“我认为是的,磁铁的吸力越来越小了,到第三个基本没有磁力了所以吸不住。”“那为什么第二个可以吸住呢?”“因为磁力可以传过来。”
经过小朋友的实验探究和反复推理,得出磁力具有传递性。
03
磁铁特性三:磁铁的穿透性
Elon:磁铁隔着盒子也能吸住里面的回形针。
Emma:磁铁隔着水可以吸起来么?
我们来试试看吧!还有隔着模板或者是桌子可以么?
Linna:隔着水是可以吸起来的,但是木板不行,可能是太厚了。

peide
在探索中,孩子们发现:磁铁就有穿透力。隔着一个薄的东西可以吸住,但是随着厚度的增加,磁性会逐渐减弱,磁铁之间的磁力就会减弱吸不起来。
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
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s in Life
在“探秘磁铁”这段时间里,孩子们发现我们生活中磁铁无处不在,各有各的用处。
教室里很多玩具是磁铁的,象棋、飞行棋、磁铁拼图、磁力棒等等。
磁铁给我们生活也带来了很多的便利,小朋友们在家里也发现了很多磁铁的运用。
“探究磁铁”故事分享到此就结束了,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还没有结束。随着课程的深入,随着孩子们不断的探究与发现,磁铁带给我们的学习价值也越来越深入。而科学探究玩具的魅力正在于它的“好玩”,如何玩出味道,玩出智慧,还需要我们老师反复思考和推敲。
#4
《探秘磁铁》课程解读
课程网络图
幼儿的发展解读
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指出,“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,体验探究过程,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。”通过“探秘磁铁”的课程导入为载体,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“猜想的问题”与“实践探究”的机会。通过幼儿的观察、操作、实验、探索、调查、游戏等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幼儿在合作、交流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、感知新事物和知识,以此来丰富幼儿的主体认知。
教师发展解读
“幼儿是自然的,社会的人,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,是主动的学习者、探索者,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。”因此在科学探究中,幼儿教师要摆正自身的角色定位,当幼儿发现问题时,教师不应该知道告诉幼儿答案或者帮助幼儿操作,而是应该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,并让幼儿通过思考、探究、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。好奇、好问、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。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,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。
一次科学探究课程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磁铁的特性,也不是一次有趣的实验,它让孩子们有更多猜想的空间,验证猜想的实践操作能力,生活中的观察能力,以及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的欲望和兴趣。
探究的路上没有终点,我们将继续挖掘学习与发展课程背后的故事,读懂幼儿、满足需要、提供支持,推动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发展。